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提升我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水平和运行效率,培养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队伍。近日,由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联合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组织开展的首届江苏省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大赛顺利落下帷幕。本次共享服务大赛共设置了创新好成果、实验好技能、共享好案例三个赛道,大赛共吸引了全省35家高校院所积极参与,累计提交234项参赛作品,通过个人报名、单位推荐、初赛评选、决赛竞选等环节,共评选出创新好成果15项,实验好技能20项,共享好案例26项。我校高度重视本次大赛组织工作,动员全校实验技术人员积极申报,最终共有5项作品获奖,获奖总数位于全省前列,成绩优异。
本次大赛,东南大学承担了共享好案例赛道的全程组织和管理工作,该赛道全省共有31家单位报送了100项作品,经组织专家评审,遴选了50项作品进入决赛。决赛采取答辩评审的方式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进行,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孙兴莲副主任、统筹中心资源管理部段伦超部长莅临现场指导,东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刘加彬副处长主持会议并介绍了本赛道相关情况。来自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程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化所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共7位省内外专家经过8余个小时的紧张评审,最终评选出22家单位合计26项获奖作品。
共享好案例赛道初赛评审现场 共享好案例赛道决赛评审现场
获奖作品介绍
【创新好成果赛道】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秦超龙团队研发的《沉浸式触觉交互实训系统》创新性地提出了融合3D全息显示与高精度力反馈的技术方案,突破了6自由度力反馈技术瓶颈,实现了用户对三维全息影像“看得见、摸得到”的沉浸式、高保真交互与精准操作,展现了国产仪器自主研发的创新实力。
团队成员(刘莹、秦超龙、张晗) 沉浸式触觉交互实训系统
【实验好技能赛道】东南大学两项案例入选。分析测试中心彭禄团队凭借《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在荧光探针检测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开发了复杂化学过程的高效解析方法。
测试中心核磁测试机组团队(田雯雯、彭禄) 核磁共振波谱仪
集成电路学院熊雨薇老师以个人作品《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位表征与测试方法》获评实验好技能赛道优秀作品,该成果为原位样品杆的改造和应用提供了详细指南,有望为原子级制造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熊雨薇(左) 设备介绍
【共享好案例赛道】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春团队《聚焦民生热点问题,打造CT设备在工程质量测试中共享应用新场景》创新性将医学CT技术应用于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安全检测,开辟跨领域共享新路径。
团队成员(陈春、张萍、武胜萍、郭丽萍) 工业CT内部构造
混凝土芯样三维重构效果图 混凝土芯样二维切面CT图
土木工程学院王燕华团队《大型高性能地震模拟振动台——工程结构抗震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有力支撑》依托国家级实验平台,以国际领先的技术指标和广泛的社会服务成效,支撑了多项重大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科技攻关,成为共享服务的标杆案例。
团队成员为图中间四人(徐向阳、徐明、王燕华、林元诤) 震动台
实验场景
结语
历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在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实体化平台、实验技术队伍、共享基金、激励机制、信息化系统等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建设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考核评价中成绩显著。此次大赛,东南大学以“参赛”与“办赛”双线并进的姿态,既展现了在科研仪器创新与应用领域的硬核实力,又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迈向更高水平。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国产仪器研发与人才培养,提升实验技术队伍水平,为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更强动能,书写科技服务社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