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专业
一、培养目标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技术交叉融合而成的综合性学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造就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能够从事电子仪器设备、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信息处理以及测试计量技术等领域研发、设计制造和运行管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按照此标准培养本专业工程学士达到电子测量工程师能力要求,可申请获得电子测量工程师技术资格。按照本标准培养的本专业研究生应达到高级机械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经过一年的工程实践,可申请获得高级电子测量工程师资格。
在校企联合培养下,要求学生掌握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工程设计和工程实施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工程实际需要,培养职业素养、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工程综合能力,从而具有独立从事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生产与调试、管理与决策等能力,以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成为面向未来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卓越人才。
二、培养标准
1.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及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1.1 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3)
1.1.1掌握必要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以数学、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数学、模拟、仿真和测试与试验的应用。
1.1.2 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仪器仪表、机械、电子、信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原理性知识的掌握与探究,并侧重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1.1.3 掌握相关工程制图知识: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各种机械结构图、电路原理图、设备安装图以及工程图样表示方法。熟悉工业过程测量与控制工程相关标准。
1.1.4 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和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知识。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交流。
1.2 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现代测控工程理论与技术,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应国家通用标准4、11)
1.2.1掌握包括电子、控制、计算机、机械等学科通用基础知识。
1.2.2掌握测控专业核心专业知识。系统掌握信息获取与检测、分析与处理方法,构建跨学科、交叉型知识体系。
1.2.3掌握测控专业核心工程技术及系统实现方法。包括智能仪表系统设计和开发类、工业控制系统集成类相关专业知识。
1.2.4 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技术前沿,了解与本专业所涉及的材料、工艺、设备及发展趋势。
1.3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1)
1.3.1 了解GB 6587.6电子测量仪器类国家标准。
1.3.2 了解GB 4720电控设备类国家标准。
1.3.3 了解NEMA ICS 6 Industrial Control国际常用标准。
1.3.4 了解IEC相关与本专业对应国际电工标准。
2.掌握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能力,分析解决工程问题。(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2、5、6、7、8)
2.1了解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能够提出改进产品与系统,改善服务效能的方案,探索和发展本专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领域。
2.1.1具备与用户沟通技术和需求的能力。
2.1.2具备查询相关资料或者电子文献的能力。
2.1.3积极探索测控类工程领域的新问题、新发展。
2.1.4积极了解市场和用户对测控类工程的长期规划和需求。
2.1.5能够提出增加工程效率,增进项目性价比的方案。
2.2具有主持综合性工程任务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能力,能够整合资源,综合考虑成本、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能够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
2.2.1 掌握相关实验的操作技能,分析实验数据,书写实验报告与归纳总结。
2.2.2 具备认识和系统表述测控系统项目工程设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等问题,并具有初步项目规划研发的能力;
2.2.3 具备建立测控类项目的技术分析模型的能力;
2.2.4 具备判断和定性分析测控类工程项目的能力;
2.2.5 识别及分析测控类工程项目的不确定因素、风险因素;
2.3在考虑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制定实施计划。
2.3.1具备较强的工作积极心和创新精神。
2.3.2了解测控类工程项目全貌。
2.3.3具有执着的工作态度,并能够结合具体条件善于运用灵活方式合理解决问题.
2.4具有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的能力,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
2.4.1具备运用整体思维方式,全局性和系统性地考虑检测类工程项目实现的能力。
2.4.2梳理检测类工程项目系统内的关键问题、难点以及影响因素;
2.4.3针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论证、评估总结并得出结论。
2.5能够主动汲取反馈信息,改进设计方案。
2.5.1 具备与客户技术讨论和方案沟通的能力。
2.5.2 能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
2.6 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
2.6.1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
2.6.2具备创新的意识;
2.6.3具备创新所需的专业知识;
2.6.4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
3.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7、9、11、12)
3.1掌握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确定的质量标准、程序开展工作。
3.1.1 掌握测控类工程行业规范。
3.1.2 熟悉测控类工程实施程序和步骤。
3.1.3熟悉测控类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3.2具有与项目相关方(委托人、承包商、供应商等)协商、约定的能力。
3.2.1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如合同法等。
3.2.2熟悉相关工程技术规范。
3.2.3 具备技术和商务沟通能力。
3.3建立和使用合适的管理体系,组织并管理计划和预算,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提升项目组工作质量。
3.3.1熟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3.3.2 具有较强的组织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3.4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项目或工程的顺利进行。
3.4.1掌握测控类工程应急事故处理规程。
3.4.2 具备及时发现事故根源的能力。
3.4.3具备在最短时间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
3.5指导和主持项目或工程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3.5.1 掌握正确的项目评估方法;
3.5.2 了解项目评估的过程;
3.5.3 具有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
4.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0、12、13)
4.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4.4.1能够运用英语(或一门其它国外语言)进行交流;
4.4.2具备参加国际专业合作项目的初步能力;
4.4.3熟练运用英语(或一门其它国外语言)查阅专业文献。
4.2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
4.2.1熟悉各种工程类规范文本格式。
4.2.2 熟悉行业内工程文件编制特点。
4.2.3具备较强的文档撰写和电子文档的操作能力。
4.3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4.3.1具备交流与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4.3.2具备运用写作、图表、电子和多媒体进行交流的能力;
4.3.3善于口头表达,能够组织报告和会议进行交流。
4.4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4.4.1具备较强的自信心。
4.4.2具备快速融入新团队的能力。
4.4.3具备较强的亲和力和适应性。
4.5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4.5.1加入与测控类工程界进行交流的组织机构。
4.5.2 具备检索国内外测控类技术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4.5.3 具备较强的技术理论基础,能对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作出准确的判断。
4.6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4.6.1 培养和同协作的团队精神;
4.6.2 具备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
4.6.3 善于技术分工和协作,共同完成目标。
4.6.4 善于调动团队积极性,激发团队战斗力;
4.6.5 良好的组织能力以及冲突协调能力。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8、10)
5.1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 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5.1.1 熟悉相关企业规章条例。
5.1.2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5.1.3熟悉相关行业的作业规程。
5.1.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5.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5.2.1 熟悉检测工程质量检测标准。
5.2.2 熟悉检测类工程安全规程。
5.2.3具有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5.2.4具有相关的环保知识和自觉环保意识。
5.2.5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建设和谐社会。
5.3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
5.3.1 具有自省精神,有学习上进心。
5.3.2对职业发展有明确的个人定位和发展规划。
三、培养标准的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矩阵)
1.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及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表1-1
2.掌握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分析解决工程问题。 表1-2
3.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 表1-3
专业培养标准 | 课程实现(填准确的课程名称)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企业课程 | 非企业课程 |
3.1掌握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确定的质量标准、程序开展工作。 | 3.1.1 掌握测控类工程行业规范。 | 企业认知实习、企业管理、企业调研 | 电子线路保护与安全性、 可靠性设计、 信息检索 |
3.1.2 熟悉测控类工程实施程序和步骤。 |
3.1.3熟悉测控类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
3.2具有与项目相关方(委托人、承包商、供应商等)协商、约定的能力。 | 3.2.1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如合同法等。 | 企业实习,生产实习 毕业设计 | 软件技术基础 电工电子实践初步 SRTP |
3.2.2熟悉相关工程技术规范。 |
3.2.3 具备技术和商务沟通能力。 |
3.3建立和使用合适的管理体系,组织并管理计划和预算,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提升项目组工作质量。 | 3.3.1熟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 生产实习 企业参观 企业讲座 | |
3.3.2 具有较强的组织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
3.4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项目或工程的顺利进行。 | 3.4.1掌握测控类工程应急事故处理规程。 |
3.4.2 具备及时发现事故根源的能力。 |
3.4.3具备在最短时间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 |
3.5指导和主持项目或工程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 3.5.1掌握正确的项目评估方法 |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双语) 企业实习 企业讲座 | |
3.5.2了解项目评估的过程; |
3.5.3具有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 |
4.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表1-4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表1-5
专业培养标准 | 课程实现(填准确的课程名称)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企业课程 | 非企业课程 |
5.1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 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 5.1.1 熟悉相关企业规章条例。 | 企业讲座 企业实习 | 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课外研学 |
5.1.2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
5.1.3熟悉相关行业的作业规程。 |
5.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 5.2.1 熟悉检测工程质量检测标准。 | 企业实习 | 社会实践 文化素质教育实践、相关专业课程、人文课程 |
5.2.2 熟悉检测类工程安全规程。 |
5.2.3具有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
5.2.4具有相关的环保知识和自觉环保意识。 |
5.2.5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建设和谐社会。 |
5.3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 | 5.3.1具有自省精神,有学习上进心。 | 工程导论 企业实习 | 就业导论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 |
四、学生选拔与退出办法
为保障卓越计划工作顺利开展,更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对社会多种需求的适应性,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使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特制订本办法。特制定如下遴选与退出办法:
1、新一级“卓越计划”班级学生遴选办法
1)遴选范围:本科二年级学生。
2)遴选规模:根据总体学生数量,卓越班级规模基本稳定在20人左右。
3)遴选方式:选拔流程为:从学院网站下载并填写《东南大学测控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班学生报名表》,交学办初审;学院组织由企业专家和校专业老师组成面试组组织学生面试。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和特长等。之后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确定入选学生名单。上报教务处,并在网上公示(公示期为三天)。公示期结束后,对于无异议的学生方可进入相应的“卓越计划”班级学习。
2、“卓越计划”班级学生退出机制
1)进入“卓越计划”班的学生无特殊理由不得申请退出。负责“卓越计划”的工作部门将本着“严进严出”的原则,通过警示、监控等手段努力使进入卓越班的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培养,顺利完成本科阶段学习。
2)学生若确因客观原因,难以适应“卓越计划”的要求,可以提出书面申请退出“卓越计划”班级,回到原专业继续学习。退出“卓越计划”班级学习的学生不能再次申请参加“卓越计划”班的学习。
3)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必须分流到相应专业继续学习:
(1)按“末尾退出”制,每学年每个“卓越计划”点内,两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出现补考不及格的学生平均学分绩排名最后的;
(2)根据《东南大学学生手册》相关规定,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受到警告(含警告)以上处分的;
(3)在企业学习阶段,不服从企业管理规定,影响恶劣或造成责任事故的;
(4)导师综合评价表明学生不适宜继续参加“卓越计划”培养,并经校企合作工程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批准的;
4)从“卓越计划”班级转入普通班级继续学习的学生,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在“卓越计划”班级学习过程中已取得的课程成绩和学分,根据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要求,通过课程学分的认定、替代予以解决。
五、资源条件与保障
实习基地及合作内容
企业名称 | 地点 | 合作内容 | 每年接纳学生数 |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 江苏南京 | 专业建设组专家、讲座课程、毕业设计 | 4-8 |
江苏金石机械集团 | 江苏金湖 | 讲座课程、实习、毕业设计 | 4-8 |
江苏锦明玻璃技术有限公司 | 江苏江阴 | 实习,毕业设计 | 4-8 |
一汽集团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 江苏无锡 | 专业建设组专家、讲座课程、实习、毕业设计 | 10-20 |
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 南京 | 企业课程、实习 | 3-5 |
江阴锦明玻璃有限公司 | 江苏江阴 | 生产实习 | 4-8 |
NI国家仪器 | 上海 | 授课、毕业设计 | 10-20 |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南京 | 参观实习 | 100 |
南京利马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南京 | 毕业设计、创新活动 | 4-8 |
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江苏江堰 | 实习、毕业设计 | 4-8 |
总装车船论证研究所 | 南京 | 实习,毕业设计 | 4-8 |
南京力导电子公司 | 南京 | 实习,毕业设计,企业课程 | 3-5 |
南京智真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 | 实习,毕业设计 | 2-3 |
南京上元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南京 | 实习,参观,毕业设计 | 10-15 |
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 | 江西九江 | 授课 | 1-2 |
1、江苏金石机械集团(金石集团)
江苏金石机械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高压油气井口装备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专业企业,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供应网络单位、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战略联盟合作伙伴,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石油、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十强企业、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50强企业、国家火炬计划石油机械特色产业基地。金石集团旗下有8家企业,总资产10亿元。金石集团主要生产高压油气井口装置、节流压井管汇、系列平板阀、大口径球阀、防喷器等系列井口装备。拥有石油钻采设备热处理、精加工、装配生产线以及各类精密测量分析检测系统和综合测试平台。可为学生提供从产品研发、生产到检测等系列化教学和实训条件。每年可接受5-10人进入企业参观实训。
2、江苏锦明玻璃技术有限公司
江阴市锦明玻璃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浮法玻璃生产线整套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已顺利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及OHSM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三项认证。公司具有工业机器人研发中心,申报认证获得十一项技术专利。目前公司占地总面积8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拥有现代化标准厂房,其中:金加工车间2个,重型机械加工车间5个,冷作铆焊车间3个,装配车间2个,仓库4个。公司现有高素质专业管理、工程技术人员60余人,拥有国内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完备的质量检测体系。
该公司前期与我院一直在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方面进行校企技术合作与产品攻关,具有良好的技术合作基础和专业技术指导能力。每年能接纳5-8名学生进行现场参观实习。
3、美国NI国家仪器
美国NI国家仪器创立于1976年,总部设于Texas州首府Austin,是一家测量行业的上市公司 (纳斯达克挂牌代号 NATI) ,在世界各地设有50多个分公司和办事处,和众多系统联盟成员。NI致力于开发基于计算机的测试测量与自动化平台。目前,NI共提供500多款软硬件产品,应用遍布电子、机械、通信、汽车制造、生物、医药、化工、科研、教育等各个行业领域。 基于我院测控专业背景以及在同类专业中的教学科研优势,NI国家仪器于2009年在我院专门成立有虚拟仪器实验基地,和我院教师联合进行虚拟仪器方面的使用教学和技术推广工作,并给予我院相关教学仪器设备和资金的支持。可安排技术工程师来我院进行虚拟仪器使用、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教学培训和现场指导,安排学生进入公司进行系统实习。每年能接纳10-30名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
4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是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依法设置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主要职能包括:负责全省量值统一,负责研究和建立计量工作基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进行量值传递,执行计量器具强制检定任务;承担计量器具新产品的型式评价任务;承担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和进口计量器具检定任务;承担计算机系统工程检测、微机产品及特种气体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任务;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技成果检测鉴定任务;为适应量值溯源的社会要求,从事计量器具的校准和检测服务。
建有包括长度、热学、力学、电磁学、无线电、时间频率、光学、化学、声学、电离辐射在内的十大类203项计量工作基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能开展近700项授权检定校准项目的综合计量技术机构。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50人、工程师53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6人。房屋面积140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11000平方米,恒温室面积1900平方米。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原值6700余万元,建立了一批具有较先进水平的计量标准。
近年来,省院持续加大装备和载体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创新升级的能力,积极关注社会热点行业计量管理工作,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相继建成了国家电能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江苏省微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江苏省计量产品监督检验中心、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医疗仪器计量测试中心、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公路动态汽车衡计量检定站、江苏省特种气体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江苏省液体流量计量检测中心等6个国家级和省级检验中心。 此外,还建立了江苏省计算机工程系统测试中心和江苏省精密几何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江苏省人事厅批准的1个博士后工作站。 建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先进水平的检测特色项目和优势项目,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撑。
我院现有房屋面积140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11000平方米,恒温室面积1900平方米。可以提供参观学习及人员培训的条件。2013年我院在仙林的新基地建成后,将有员工宿舍和专家楼等较好的生活设施。
每年可接纳5-10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和毕业实习。
5、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
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是从事精密测试、精密加工和精密测量的综合科研机构,目前有37000平方米的科研区,总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全所的资产总值达亿元,置有1600余台计量、测试、加工、计算机等设备(其中进口设备100余台),具备了扩大再生产的实力。
该所建所四十多年以来形成了机、光、电、计算机为主的多种专业的科技队伍,现有在职职工450人,其中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1人,研究员8人,高级工程师65人,技师6人,中初级职称人员165人,技术机构设置有一个研究中心、一个试制中心、一个专业研究室、四个事业部、一个校准实验室,累计完成科研项目140余项,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奖50余项。
该所主要经营惯性导航测试技术研究及设备制造、运动仿真设备研制、振动与平衡技术研究及设备制造、精密加工工艺研究、精密测量和测试技术研究、精密元器件设计制造和环保设备技术开发研究等业务,其产品广泛用于我国各行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工矿企业。
该所被认定为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并且是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单位常务委员和江西省环保产品认定检验中心。校准实验室始建于1965年,是成立较早并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区域计量站,属二级计量技术机构。校准实验室于2004年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CNAL)认可,可独立与客户签订检测、校准等业务合同,行使所赋予的法律职权,履行独立的法律义务。校准实验室总建筑面积1169.88米平方,实验室面积798.30平方米,其中恒温厂房面积689.22平方米,拥有计量固定资产1200万元,建立了几何量、力学、电学、热学、化学、无线电等专业共32项最高计量标准,专业服务领域主要是江西省内企事业单位的计量标准的传递、测量仪器检修;承担江西省境内部分企业的计量监督检查、计量标准考核(复查)、计量人员培训考核、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此外,本实验室还承担着中国船舶工业精密机械产品的检测工作。
每年可接纳5-10名学生进行企业生产实习等活动。
6、一汽集团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建于1980年,系原机械工业部直属的行业唯一的归口研究所。占地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研究所主要从事内燃机燃油喷射系统、燃烧系统、进气系统、配气机构、增压技术、代用燃料、混合动力和内燃机结构强度等方面的研究开发,紧紧配合一汽集团公司产品的近期和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发动机高压喷射、增压中冷、燃油系统匹配、代用燃料、废气再循环、模拟计算、发动机结构强度刚度计算应用以及电控喷射技术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该所技术研发和生产部门主要由发动机实验室、技术装备部、基础研究部、产品开发部,行业工作部,产品研发部以及试制部等部门组成,具有完整的产品研发、试制及测试等综合研发体系。研究所现有职工200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0余名,博士(博士后)10名,硕士50余名,建立了一汽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研究所已完成科研和产品开发等项目数百项,其中获得国家、部、省、市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有30多项,取得国家专利近20项。“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汽车电子控制汽油喷射技术研究”获97年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97年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的“DP-1型电控喷油器动态特性试验台”获97年度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大批成果已转化为商品或在行业中被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每年可开设汽车测试技术企业课程讲座,接纳3-5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7、 南京智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智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05年6月,公司在成立初期依托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科研力量,自主研发了以ZH121型车载信息监控系统、ZH8000型顶置式视频侦察仪和ZH3D型边防巡逻艇视频侦察仪为代表的,符合部队信息化需要的军工产品,产品批量装备后,深受部队官兵好评。
公司主要从事多光谱光电侦察传感器集成及光电稳像跟踪设备、光电侦察信息监控软件、加固计算机、雷达座车液压调平及天线展开举升系统等方向的研制工作,产品主要应用于总装、空装以及总参二部科装。目前公司在该领域的研发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人力资源方面,公司采取灵活的用人制度,汇聚了一批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等方面的人才。公司还为在校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提供实践平台。
公司于2006年获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2007年通过国军标GJB9001A-2001质量体系认证,并被南京市鼓楼区评为“优秀民营企业”;2008年通过江苏省软件企业认证;2009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2010年通过保密资格认证;2011年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认证。公司目前拥有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2项。目前,公司注册资本一千万元,总资产超过四千万,员工共50余人。公司坐落在南京汉中门大街301号B座13层,拥有1133平米的自有产权厂房,公司研发、生产场所配套设施齐全,具备了良好的研发环境与生产条件。
8、南京上元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南京上元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原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分析仪器厂)创立于1985年,现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湖熟金城产业配套区,是目前国内生产系列燃烧性测试仪器的最大专业公司,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阻燃材料防火性能检测设备的研制开发,已定形生产的40多种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消防产品质检站、国家建筑研究院、国家建材研究院、省市消防产品质检站、省市建筑、建材研究院、省市技术监督检测站、大专院校、工矿企业等,还多次出口美国、越南、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生产的系列燃烧性测试设备于2002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先后填补数十项空白,多次荣获市科技进步奖。并在二00九年度被评为江苏省质量诚信四A级品牌企业,中国优质产品和江苏省民营科技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9、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开发、制造、销售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公司。于1992年4月由原熊猫电子集团公司改组重组后成立,其历史可追溯到1936年,是中国最早的电子企业。1996年5月2日及11月18日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
本公司主要业务是开发、生产及销售卫星通信产品、移动通信产品、电子装备产品、电子智能产品以及电子制造业务等,注册商标为“熊猫PANDA”,是全国电子行业第一个 “中国驰名商标”。
公司拥有雄厚的科技开发实力,建有三个国家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以及五个技术研发中心,科研开发水平居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公司通过ISO-9001认证,建立了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先进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六、质量标准与评价
由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培养要求,制定本专业卓工计划学生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重点要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细化考核指标。考核主要分校内考核和校外考核两部分。
1.校内考核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同时增加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成果、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核。
2.校外考核由学校和联合培养企业单位共同进行。
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实际操作能力、专业实践成果等几个方面。
考核方式包括:专业实践成果的数量统计、书面总结(设计或论文等)材料及质量评定、专业汇报和答辩、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等。
考核内容权值:工作态度(0.1)、创新能力(0.15)、团队协作精神(0.1)、实际操作能力(0.3)、专业实践成果(0.35)
考核等级:根据加权平均分将校外考核结果分成5个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七、管理与安全保障措施
学院成立了由院长牵头的专门负责“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实施小组。由领导小组和有关企业领导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工作组设在学院内,承担日常工作,负责卓越计划工作方案的拟定、协调行业企业和相关专家组织参与卓越计划。有相关企业技术和管理部分负责人与校内教师共同组成的实施小组负责参与校企联合培养方案以及各项教学与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企业中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应由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负责,其任务是与高校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承担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管理工作。
参与卓越计划企业要配备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教师,高级工程师应为学生开设专业课程。卓越计划企业应根据校企联合培养方案,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与设备,安排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收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
东南大学负责协调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委派指导教师与合作企业共同管理学生学习、生活。卓越计划企业提供充分的安全保护与劳动保护设备,并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