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的与环境有关的节日汇总
目前世界性的与环境有关的节日有14个,按时间顺序排分别是:水日、气象日、地球日、无烟日、环境日、防治荒漠化日、禁毒日、人口日、保护臭氧层日、旅游日、粮食日、生物多样性日以及植树节、爱鸟周(节)等。
(1)世界水日(3月22日)
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定,从1993年开始,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人类的一切生活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确立"世界水日"标志着水的问题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旨在唤醒全世界充分认识当前世界性的水危机和水污染,人人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各项活动,以提高公众爱护水的意识。
(2)世界气象日(3月23日)
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决定,以每年的3月23日为"世界气象日"。该组织要求其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和宣传活动,例如举行纪念性学术活动仪式,举办气象展览会,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文章,广播,演说,放映气象科学影视,发行纪念邮票等,并广泛宣传天气气候、保护地球大气环境及气象工作对人类的重要性。1995年5月30日,参加第12届世界气象大会的178个世界气象组织成员国一致同意,气象组织要加强其在环境领域的活动,使气象日活动更加增添了环境保护的色彩。
(3)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地球日"是从1970年4月22日美国的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活动开始的,这一天全美国有2000多万人,1万多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2000个社区和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人们举行集会、游行、宣讲和其它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画和图表,高呼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群众性的环境保护运动,它不仅推动了美国国内环境保护的深入开展,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从此,国际上各国保护环境、救救地球的呼声日益高涨。 1970年"地球日"过后,"地球日"每年都受到世人的关注,其影响逐渐扩大,在国际上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网,已经大大超出了美国的国界。虽然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协调,但由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年的地球日都能开展各种活动,同时也得到了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的支持。由于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国际关心的热点,"地球日"也逐步演变为具有国际性的节日,1990年4月22日美国发起"地球日"20周年之际,全世界都进行了地球日活动,从此"地球日"真正成为"世界地球日"。目前全球"地球日"的活动组织机构是一个松散的自愿联盟,各地各自独立开展纪念活动。由国际知名人士和环境专家组成的组委会和顾问组,负责与各国、各参加活动的组织团体联系、协调和指导工作。
(4)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告诫人们吸烟污染环境,有害健康;呼吁全世界所有吸烟者在世界无烟日这一天主动停止或放弃吸烟;呼吁烟草推销单位和个人,在这一天自愿停止公开销售活动和各种烟草广告宣传。 1995年5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在第8个"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发表文告公布,目前世界上有11亿烟民,每年消耗6万亿支香烟,每年有300万人因吸烟引起的疾病而死亡。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吸烟者仍在增加,令世人担心,吸烟带来的危害健康、污染环境和导致火灾等恶果,使有识之士、社会团体、国际组织以及各国政府纷纷参与并组织“反烟”运动。
(5)世界环境日(6月5日)
1972年6月5日至6月16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建议将这次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接受并通过了这项建议,规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是为纪念第一次全球人类环境会议,促进全球环境保护,由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性活动日。联合国确定"世界环境日"的目的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性。从1973年的6月5日开始,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各国都要围绕一个统一的主题开展各种环境保护活动,并且发表全球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并表彰对在环境保护和促进环境保护事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全球500佳"。6.5世界环境日"的活动主题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逐年确定的,主题内容基本上反映了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环境热点,很有针对性。从1998年起,"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不再年年更换,只更换副标题,主题定格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 人类居住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 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 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 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 管理和处理有害废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1984年 沙漠化
1985年 青年·人口·环境
1986年 环境与和平
1987年 环境与居住
1988年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9年 警惕,全球变暖
1990年 儿童与环境
1991年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
1993年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清除白色污染
1998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年 2000环境千年 - 行动起来吧!
2001年 与全球生命互联网链接
6)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1994年12月,联合国第49届大会通过了115号决议,宣布:从1995年起,每年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呼吁各国政府重视土地沙化这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确立,意味着人类同荒漠化抗争的行动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为防治土地荒漠化,全世界正迈出共同的步伐。
(7)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毒品泛滥已是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积极开展国际禁毒斗争,是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1987年6月,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部长级国际禁毒会议,建议设立国际禁毒日。1988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它标志着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这一天也成了特别关注毒品问题的日子。毒品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在其生产过程中还严重破坏生态系统。世界上用于生产毒品植物的地区大部分集中在有热带森林的地区,种植者为了不被发现或是提高产量,总是到处流动,任意砍伐森林,开垦新地,造成水土流失。另外毒品种植者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剂和其它杀霉菌剂,严重污染土壤和河流。此外,还破坏了植物的多样性。在1公顷热带森林中,一般存活300多个植物品种,而在1公顷种植毒品植物的土地上只有唯一的一个植物品种。
(8)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据有关专家推算,地球上第50亿个人在1987年出生。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UNFPA)根据这一推算,假定1987年7月11日为世界人口突破50亿大关日,倡议在这一天举行"世界50亿人口日"活动。此后,于1990年7月11日,联合国又确定并发起举行了第一个"世界人口日",同时将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的过快增长对地球上各种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自有人类以来到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经历了300多万年的漫长岁月。但是到1930年,世界人口突破20亿,其间100年相当于300多万年的人口增长数。1960年世界人口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现在世界人口已达58亿,到2000年将超过60亿,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将达到100亿。100亿人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拥挤、贫困、饥饿和资源破坏,并且也可能引发战争,地球上的一切将毁于人类数量的失衡。确定"世界人口日"旨在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政府、民间组织及各方面人士注重和解决人口问题,创造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舆论环境和工作环境,以利于推进各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
(9)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
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quot;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确立旨在纪念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所有缔约国根据《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一特殊日子。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确定,进一步表明了国际社会对臭氧层耗损问题的关注和对保护臭氧层的共识。
(10)世界旅游日(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从1980年起,有关国家每年都在这一天组织一系列庆祝活动,如发行纪念邮票,举办明信片展览,推出新的旅游路线,开辟新旅游点等。一些饭店和旅游服务设施还实行减价。旅游业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有一个好的环境才能吸引游客,相反,倘若大气、水被污染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山石裸露、沙尘风暴骤起,则很难吸引旅游者前去观光。因此,环境与生态破坏,是对旅游资源的最大破坏。此外,旅游业本身对环境也有污染。例如1994年,全世界出国旅游的人数约5.3亿,这意味着地球表面上平均每天就有145万人在迁移,仅从运送这么多人的交通工具而言,汽车、飞机等频繁往来,必然给环境施加很大的压力。近代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不能不说与旅游的兴起有关。从局部地区环境来看,旅游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当突出。据报载,中国风景区庐山,每日来往大小车辆达几千台次,汽车尾气严重污染了空气,使路旁树叶发生枯黄现象,同时汽车的噪声也破坏了原来宁静的自然环境。此外风景旅游区的生活、娱乐设施等建筑物及生活废弃物,会破坏自然景观和污染环境。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随手抛弃罐头盒、汽水瓶、塑料袋及吃剩的食品等也会污染环境。旅游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其特点在于,这部分环境的开发利用价值更高,用于欣赏的价值更大,应该更加重视保护旅游环境。世界旅游组织所开展的活动中“环境与计划”的专题内容,其基本点是发展适度旅游,强调在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过程中,不仅要有商业意识,而且要具有明显的环境保护意识。
(11)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将作为"世界粮食日",举行有关活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举办世界粮食日活动的宗旨在于唤起世界对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再加上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粮食供应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1955年~1985年的30年间,世界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还多,而且在同一时期耕地面积仅增加15%。耕地增加不多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粮食的增产并非源于由耕地面积的扩大,而是由于对土地的过分使用实现的;二是由于对耕地的过分使用,造成了土壤侵蚀和荒漠化,最后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耕地。土壤的肥力主要是通过土地间歇休闲,以再生养分来维持的。由于人口压力的增加,必须生产更多的粮食,休耕地的面积必然缩减,久而久之使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甚至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全世界每年被迫弃耕的土地有500~700万公顷之多。另外,为了增加土壤肥力,以生产更多的粮食满足人类的需要,施用大量无机化肥是当今粮食增产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然而,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却被人们所忽视。农田所施用的任何种类的化肥,都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各种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40%。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和过量施用,都会使大量化肥进入环境中,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很大威胁。在我们当今居住的地球上,不仅动植物,而且农作物的品种也日益减少。古代先农们种植过多达数千种的农作物,而现在只有大约150种被广泛种植,成为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其中玉米、小麦、水稻约占60%,而大多数其它农作物品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全世界粮食供应正变得日趋脆弱。现在人类已经意识到粮食品种在减少、各种野生植物、珍贵食物资源越来越少。而解决人类粮食问题的希望,也正是寄托在那些濒于消失的珍稀农作物中。基于人们对全球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困境的认识以及过度追求粮食生产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政府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的活动都很重视。
(1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2月29日)
1994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第49/119号决议案宣布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诞生,说明人类已经省悟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个国际纪念日的确立,还说明生物多样性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环境领域的中心议题。
(13)植树节
树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植树造林。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规定植树节、造林日、绿化周(月)的已多达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日世界不分民族、国家、地域,人们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实践,积累了一个共同的经验,即绿色森林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人类生存和发展象离不开太阳一样,离不开森林。美国早在1872年便从阿拉斯加州开始建立植树节,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又把每年4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作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日本是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意大利从1898年就决定每年的11月21日为植树节。委内瑞拉1905年决定每年5月23日为植树节。菲律宾把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植树节。墨西哥的植树节在每年的6月至9月的雨季举行。朝鲜规定每年4月6日为植树节,4月和10月为植树月。法国每年3月为法定的绿化月,月末那天为植树日。泰国为使植树节更加隆重,特把这个节日和每年的9月24日国庆节同时举行。英国每年11月6日至12日在全国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塞内加尔每逢雨季一到,全国性植树活动随即开始,时间持续长达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树节最长的国家。我国是开展植树节较早的国家之一。1915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9年改在每年的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为植树节。1979年全国人大第5届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决定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
(14)世界爱鸟周与爱鸟节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政府为了普及爱鸟知识和提高人民对护鸟的认识,根据本国的季节气候规定了爱鸟日、爱鸟节或爱鸟周、爱鸟月。1981年,我国国务院批转了林业部等8个部门《关于加强鸟类保护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请示》报告,要求各省、市、自治区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并确定每年的4月至5月初的一个星期内为"爱鸟周",到1983年年底全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选定了"爱鸟周"。例如:规定4月1日至7日的有北京、湖北、江西、湖南、云南、宁夏;规定5月1日至5月7日的有内蒙古、河北、安徽、青海;规定4月22日到28日的有吉林、辽宁、广西;4月4日至10日的有:上海、浙江;此外,山东是4月23日至29日,福建是4月11日至17日,广东是4月20日至26日,黑龙江是4月24日至30日,四川是4月2日8日,陕西是4月11日至17日,新疆是5月3日至8日,江苏是4月20日至26日,河南是4月23日至27日,贵州是3月1日至7日,甘肃是4月24日至30日,山西是清明节后的第一周。